聽新聞
0:00 0:00

清朝男子長辮其實長這樣!別再被清宮劇騙了...剃髮原因竟為了1個禿子

新奇中心/程正邦報導

清朝的前禿辮子髮式,源自女真族的習俗和傳說。(圖/翻攝百度百科)

▲清朝的前禿辮子髮式,源自女真族的習俗和傳說。(圖/翻攝百度百科)

1644年,清軍入關後推行「剃髮令」,無論是官是民,即日起10日之內必須剃髮,「留頭不留髮,留髮不留頭」,違者斬首,一夜之間全國男性由原來的蓄長髮挽髻於頭頂的髮式,變成了剃髮梳辮下垂的髮式。

在許多清宮劇中我們看到的滿人男子剃成了「陰陽頭」,前半部剃成光頭,後半部編成辮子,但最初清軍要求剃髮垂辮可不是這樣的標準,而是「金錢鼠尾」。

清朝髮禁規定,「留頭不留髮,留髮不留頭」。(圖/翻攝百度百科)

▲清朝髮禁規定,「留頭不留髮,留髮不留頭」。(圖/翻攝百度百科)

所謂「金錢鼠尾」前半部的確要剃光,但後腦只留一小撮小拇指粗細的頭髮,編成的辮子必須以穿過銅錢孔為標準, 順治以前是這個髮型,乾隆時期仍然是,1793年英國訪清使團隨團畫師威廉.亞歷山大的紀實畫稿可以證明。

但到了順治中期,慢慢演變成了豬尾,再到清朝末年,定型為半光頭。但清朝人為何要留辮子呢?清代的辮子頭最初是源自於滿人的習俗。據說他們的祖先靠捕魚、打獵維生,若是披頭散髮會影響視線,因此他們便將前頭剃髮、在腦後結辮,這樣做起事來方便。

清朝的辮子髮式分為三個階段,最早是「金錢鼠尾」,辮子不能超過小拇指寬。(圖/翻攝百度百科)

▲清朝的辮子髮式分為三個階段,最早是「金錢鼠尾」,辮子不能超過小拇指寬。(圖/翻攝百度百科)

還有一個傳說是滿族的祖先「女真族」有位英雄名叫束機能,他天生是個禿頭,只有頭頂後方有頭髮,後人稱他為「禿髮束機能」。清朝的創始者努爾哈赤為了團結女真族的民心,他要族人將頭髮綁成一條辮子,就如同民族英雄禿髮束機能的模樣。

另外滿人信仰薩滿教,薩滿教認為頭髮在頭的頂部,最接近上天的地方,是靈魂的棲息之地,所以即便是在戰場上戰死,也要將辮子剪下來送回家,並繫上姓名以招魂。辮子還有另一個特殊功能,就是當枕頭睡覺!由於這種辮子的長度很長,盤起就變成一顆鬆軟的枕頭,方便隨時隨地睡覺。

清朝辮子還有一個特殊功能,就是盤起來可以當枕頭睡覺。(圖/翻攝百度百科)

▲清朝辮子還有一個特殊功能,就是盤起來可以當枕頭睡覺。(圖/翻攝百度百科)

不過這個無理的剃髮令讓當時的漢人崩潰不已,因為對漢族來說「身體髮膚受之父母」,怎麼能剃呀!雖然心裡千百個不願意,但為了避免招來殺身之禍,漢人們還是忍辱負重全剃髮了。

加入 @setn 好友

大數據推薦
熱銷商品
直播✦活動
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,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,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,特別提出聲明。
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